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第4章

南唐李煜没有主动进攻的心思,也不是个会用兵的皇帝,可北方不同,辽不光战力强,做主的几个都不是省油的灯。

如今辽国刚经历一场叛乱,内政不稳,而之后的辽景宗却是个卓越的皇帝,在他去世后,辽国更是迎来了一位伟大的女性——萧太后。

在历史上留名的女性,哪个是简单的人物?

大宋放任幽燕不管,契丹更可以趁此经营幽燕,到时候大宋失了民心,再想收回故地可就等于天方夜谭了。

再说了,这些大臣对于资源转化的分析太偏重后勤力量,没有顾及前沿部队的战力是否始终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问题,同时也没有厘清内政是外交的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。

赵匡胤杯酒释兵权,虽说在此时的确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,但其最大的弊端——重文轻武,则影响了整个宋朝。

他们如今不觉得,可真要等个几十年再去经略幽燕,别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了,怕更要多付出几个州来和辽保持和平。

赵德昭扫了几眼殿中诸人,本想着要不算了,就算皇帝听自己的先攻打北汉,也不一定就能胜利。

决定一场战役的因素太多,战场最是瞬息万变,虽然自己拥有现代的知识,可也不过一个大概罢了。

千年前的战役,细枝末节不可考,真要从史料中找出关键因素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败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
可若不说,自己还是那个不被皇帝看在眼里的没出息的儿子,别说和赵光义争皇位了,就是想平平安安混吃等死,人家都不一定给机会。

现在要做的,可不是说服赵匡胤接纳自己的意见,而是要让他对自己改观。

赵德昭心中还在犹豫,赵匡胤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,此时见他一会皱眉,一会儿撇嘴,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,到底还是忍不住开口:“想说什么就说,吞吞吐吐是何模样!”

赵德昭被皇帝突如其来的叱声吓了一跳,哪里还敢多想,立即道:“那个...是还有话!”

“说!”

赵德昭定了定心神,在脑中盘了一下逻辑,一振衣袖,气定神闲开口。

所有人再次看向赵德昭,见他丝毫没有往日瑟缩的模样,反而昂首挺胸,神态坦然,倒是多了几分皇家气度。

这才像个皇子的样!

有朝臣暗暗点头,目光暗含好奇,迫不及待想要听听赵德昭还要说什么。

赵德昭丝毫不惧众人灼热的目光,缓声道:“我大宋开国,便是要保家国和平,统一中原,为何此时却要舍本逐末,为了获取后勤资源,而选择攻打南方诸国?诸位只知晓南方富庶,可南方这些年也是战火连天,诸位是不是过于高估了南方经济潜能?”

没给旁人开口的机会,赵德昭又继续道:“内部安定和经济繁荣,的确是军事胜利的必要条件,但不应视为其充分条件,诸位提出先南后北对策的时候,似乎夸大了其水到渠成的一面,而忽略了积渐而成的过程中的变化吧!”

赵德昭说完,又躬身朝赵匡胤拱手道:“官家,臣以为,攻打北汉,一鼓作气收复幽燕,完成中原统一,才无后顾之忧,其后休养生息,何惧南方诸国不降?”

赵匡胤的眼睛在这一刻亮了起来,赵德昭说的那些话,什么充分条件、必要条件的,他也不甚明白,但大体意思是了解了。

大宋初建,自己是中原正统,收复汉室故土是民心所向,此时若不行动,再待将来还不知要发生如何变化。

况且二郎适才所说,南方经济凋敝也是实情,只不过朝臣们看着南唐、吴越上供的金银珠玉,总以为所言不实,想着没有金山银山,仓廪富足总该没问题的。

可正如二郎所言,南方诸国割据,之间亦有争斗,有战争便耗费钱财人力,哪里会真如他们说的这般有钱。

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,这话适用于南唐,对于辽国也是一样,只有将他们赶出长城之外,才能安心休养生息、恢复民生!

有些机会,错过可就是一辈子。

统一中原这不世之功业,自己定当紧握在手,传百世之流芳。

不过,这小子当真开窍了?

赵匡胤仔细打量赵德昭,见他不卑不亢站在殿中的模样,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。

虎父无犬子,世人诚不欺我!

赵匡胤又看了一眼赵光义,见他虽眉目低垂,可握着笏板的手背上青筋毕露,可见心中正极度忍耐着。

自己戎马一生,为后周立下功绩无数,如今更是万人之上,皇权富贵都有了,心中本该畅快,只要不看到自己这儿子。

自己打下来的江山,难道真要像老娘说的,传给老三?

自己虽在老娘临终前应承了下来,但到底没留下凭证,除了赵普,也没旁人知道这件事。

到底传位给谁,还是自己做主!

虽然都是赵家人,可怎么都有些不甘心,不然自己为什么要将老三从殿前都虞侯的位置上挪下来。

但是,二郎懦弱无能,若自己一意孤行传给他,也不知辛苦打下来的江山,可会如同秦一般二世而亡。

今日可好,这小子说了这番话出来,但总算让自己燃起了后继有人的希望!

赵匡胤轻叹一声,到底还是没忍住,问道:“吾儿是如何说出这番话来?”

也不知是他自己想的,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。
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